海门,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
海门,更是一座恣意生长的城市
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
日新月异的街头巷尾
不断延伸的城市脉络
1990年底,海门供销大厦开业,这个总投资约300万的国营商城,是海门本土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。开业当天海门万人空巷,多年来一直是海门解放路的“流量池”,元宵节供销大厦数十分钟的大型烟火表演,更是海门人的保留节目。如今,这个90年代海门零售业当之无愧的“老大”,已经跌落神坛黯然退场。文峰大世界、大东方、新文峰、龙信广场再到海门大有境,无数崭新的商业体在海门拔地而起,新的商业浪潮已经来临。

曾经的红砖瓦墙建筑淹没在历史洪流里,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摩天高楼。新图书馆、科技馆、文化中心、万人体育场······海门一次次向我们展示着建筑大市的实力。在建的海门第一高楼苏城大厦,总投资超10亿,五星酒店+顶部直升机停机坪的高配置,无疑将成为海门的全新地标建筑,与“会发光”的海门电视塔遥相呼应。
左图为东风新村旧照 右图为苏城大厦效果图
在海门这片温热的土地之上,更新的、更高的建筑不断诞生,城市的车轮碾过,这是一种消解,更是一种存续。
东濒黄海,南倚长江的海门,被誉为“金三角上的小浦东”,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,曾经的海门zui重要的与外联通方式是码头轮渡越来越无足轻重。撤市设区、老城拆迁、新机场、北沿江高铁如火如荼推进中,如今崭新的、通达八方的海门,在一系列重磅利好的加持下盛装登场,怒刷存在感。
南通新机场、海太过江通道、崇海过江通道、北沿江高铁设海门北站、宁启铁路海门段、南通绕城高速、地铁的延伸线······交通的飞速发展把海门的筋脉一下子打通,曾经的小港口城市正在消失,一个全新的长三角交通枢纽,已经起势。
对很多海门人来说,大生三厂的存在是极其特殊的,“三厂镇”因此而得名,在那个年代,大生三厂养活了不少海门人。90多年来,大生三厂历经时局动荡,沧桑兴衰。从国营南通第三棉纺织厂到华润大生纺织有限公司,如今,厂区现存完整的早期建筑仅存钟楼、总办事处和原棉仓库。

大生三厂旧照,图源:海门新闻网
从石板桥上、田间路边的摆摊卖货,到茅草顶棚、水泥摊位的露天集市,到改革开放、扩建投资的家纺市场,再到绣品城东扩、中国叠石桥家纺城建设投用,海门人总能zui大程度地运用自己卓越的经商头脑。

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海门叠石桥,是所有南通人的骄傲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叠石桥家纺商户已经从原来分散的个体日益紧密,商户之间良性竞争、共同攀登,让海门赢得了“家纺之乡”的美誉。如今海门的纺织业,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%,产品远销海内外,海门用家纺产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纺织实力。
海门全景,图源:摄图网
而海门也从未停止过产业调整转型的脚步,现代建筑、现代家纺、先进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,招商引资能力不断加强,正在生长的海门,将成为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沃土。
南通素来被称作教育之乡,而海门更是有着批量生产学霸的魔力。
海门重视教育,七八十年代时候全国闻名的锡类中学,是能仁中学的前身,是许多人眼中的老原中,后来我们大多数人知道他,是因为他成了多少家长和孩子梦寐以求的海中基地班······

这个曾经南通zui早的现代化学校办公楼,如今已被粉刷翻新,看起来活泼亮丽了不少,平添几分青春感。

被粉刷过的集贤楼,图源:海门哈特虎
有传言说集贤楼似乎已经被列入了拆迁计划,不久的将来,这个饱经风霜的民国建筑,也许会轰然倒塌,但我相信,城市的记忆和灵魂永不消散。作为全国性的人才摇篮,这几年海门也在不断拨地建学校,今年南城区实验附小实验初中南校区开建,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。继往开来,海门在传承优良教育传统的路上,永不止步。
时光似水,推着每一个人向前
马路越来越宽,楼房越来越高
曾经的地标升级换代
深巷里的录像厅变成了大商场里的电影院
游戏厅的街头小霸王机被PS5淘汰
传统的工艺被全新的现代化产业取而代之
幼儿园里会说启海方言的小朋友屈指可数
······
再回首,恍然如梦
我想,回忆海门的过去
不是伤春悲秋,而是为了更好地追逐
相信每个海门人心里都深藏了一份城市独家记忆,关于海门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,你有何感悟?欢迎点赞转发。如果还留存一些海门的老照片,也欢迎与我们一起分享~
本文图片来自海门日报、海门范儿、海门哈特虎、头甲海潮

- 本文为原创,图片部分来源已获版权的摄图网,部分图片及字体商家已获版权并授权我方使用 -- 以上内容仅为对相关信息的介绍,不属于要约,不对公共设施、交通规划、项目外立面效果等作出承诺,具体以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、政府审批及实际交付的状况为准 -